首页 > 实时讯息 >
审调对接巧解千万元工程纠纷,同乡好友握手言和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0 11:42:00长沙晚报掌上长沙5月20日讯(全媒体记者 李广军 通讯员 杨惠 )原本是合作多年的同乡,却因工程尾款结算发生争议而对簿公堂。记者20日从芙蓉区法院获悉,在历经两次开庭查明案件事实以后,该院通过审调对接机制成功化解一起标的额超千万元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让断裂的商业纽带重新联结。
几年前,原告公司接下被告公司发包的建设项目,合同约定按市场价下浮近30%,以5500余万元的固定总价结算。工程推进中,部分施工内容产生变更:取消套内房屋隔墙、楼板混凝土浇筑施工中模板体系升级、地下室防水材料更换……这些施工变化在结算工程款时引发了“蝴蝶效应”——原告认为其承接的工程项目利润十分微薄,被告单方取消的施工项目不应损害其预期利润,同时已经完成部分隔墙及地下室防水施工应据实补偿;被告则认为变更项目应根据实际工程量重新核算,并否认原告前述主张的已完成部分的工程量。双方僵持不下最终走进法院,原告就合同内外所欠工程款项款以及违约金主张给付数额达1000余万元。
历经两次庭审,当事人就部分争议金额进行了确认,对案件主要争议焦点部分各持己见,互不相让。争议的背后,系双方因合同约定不明和证据采信分歧引发的利益博弈。承办法官调查后得知,两位公司法定代表人竟是多年同乡好友。“既然有信任基础,就有调解的可能!”承办法官决定将案件委托至芙蓉区“同心解忧”涉企纠纷调解工作室,启动“法官+调解员”诉中调解模式。
受委派后,特邀调解员化身“矛盾拆解师”,打出一套组合拳:用最高法裁判规则和典型案例剖析法律风险,为双方理清“法理账”;对比司法鉴定动辄耗时数月、耗费数十万元的成本,算清“经济账”;再以同乡情谊为纽带,引导双方回忆创业路上相互扶持的点滴,唤醒“感情账”。经过多次的拉锯协商,从剑拔弩张到促膝长谈,最终达成“分期支付现金+工抵房”的折中方案,确认560余万元欠款的履行方式。
“原本以为要打持久战,没想到法院用调解保住了我们多年的合作关系!”拿到调解书时,两位企业家感慨万千。他们表示,经人民法院精心细致地调解,不仅避免了司法鉴定的漫长等待和高额成本,更让两家企业重拾信任,为后续合作奠定基础。
相关文章
- 2025-05-20 11:42:00 审调对接巧解千万元工程纠纷,同乡好友握手言和
- 2025-05-19 17:16:00 新建道路、农贸市场!遂宁这个项目有新进展→
- 2025-05-09 15:56:00 广州一女子不慎将价值2万余元的项链“扔”了,小区保安忍恶臭徒手翻查数吨垃圾寻回
- 2025-05-03 04:00:00 循规范以求新,在摸索中前行
- 2025-04-21 17:40:00 明天中午11点直播节目见,邀您一同关注知识产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