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阿里云们该紧张了?移动云逆袭背后的底牌与暗伤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0 09:16:00文 | 三车财观
在数字化转型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云计算已成为驱动各行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
作为中国移动布局数字经济的战略性平台,移动云凭借母公司的资源禀赋与技术创新能力,在云计算赛道实现跨越式发展,市场份额持续攀升。中国移动公布此前公布的财报显示,2024年移动云收入达到人民币1004亿元,同比增长20.4%,这是移动云收入首次突破千亿。要知道,在2019年中国移动的云收入仅为19亿元。从不足20亿到突破千亿,移动云仅用了5年时间就实现了52倍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移动云成长速度引人注目,但在行业竞争白热化、技术演进加速的大背景下,这家云计算市场的后起之秀仍面临着技术沉淀、生态壁垒与全球化布局的多重考验。
混合云浪潮中的差异化站位
在阿里云、华为云占据先发优势的格局下,移动云通过差异化定位撕开市场缺口,其核心优势体现在基础设施、政策红利、技术融合三个维度。
一是,作为全球最大通信运营商的云分支,移动云在基础设施层面具有天然优势。中国移动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的5G基站和覆盖全国的算力网络,这使其在边缘节点部署、云网协同等方面形成独特优势。移动云所独创的“4+N+31+X”资源池布局,通过将云计算节点下沉至省级数据中心,实现80%以上地市1ms时延覆盖。在贵州数据中心,移动云通过与中国移动5G专网协同,实现算力资源的动态调度,在2023年双十一期间为某电商平台顶住每秒80万次订单请求压力。这种“云+网+边”的立体化架构,使其在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场景中占据先机。
二是,借助央企背景与属地化服务网络,移动云在政务、医疗、教育等关键领域建立深度壁垒。作为数字基建“国家队”,移动云依托国有运营商基因构建全栈合规能力,在数据主权保护领域形成独特竞争优势。数据显示,移动云已服务超百万政企客户、超4万交通行业客户、超4万医疗行业客户;打造20个省级、160余个地市级政务云乡村振兴平台,落地全国31省,覆盖6万余个行政村。
三是,移动云通过持续不断的技术研发投入,已完成全栈自研技术体系搭建。大云操作系统、磐石服务器等核心产品实现国产化替代,分布式存储性能达千万级IOPS,裸金属云服务器启动速度缩短至30秒。在2023年中国信通院评测中,移动云的容器服务、云原生数据库等8项能力获得最高等级认证,技术成熟度已比肩头部厂商。
成长道路上的挑战
据IDC发布的《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24上半年)跟踪》报告显示,2024年上半年IaaS市场,移动云市场份额为9.1%,跃居第四位。只是,当市场份额突破5%临界点后,移动云面临着从政策驱动到能力驱动的转型压力,技术纵深和生态体系的短板逐渐显现。
一方面,对比头部厂商,移动云在底层技术领域存在代际差。云计算竞争本质是算力基础设施与技术创新能力的较量,头部厂商已构建起全栈自研技术体系。比如,阿里云自研飞天操作系统实现万卡集群秒级调度,华为云昇腾AI芯片算力密度领先同业两年,腾讯云数据库TDSQL支撑微信支付每秒10亿级交易。反观移动云,虽依托中国移动6000+边缘节点构建网络优势,但在分布式存储、Serverless架构等核心技术上仍依赖开源技术适配,在异构算力调度、绿色节能等前沿领域尚未形成突破性成果。
另一方面,生态系统的不完善是移动云的另一痛点。作为云计算市场的后来者,移动云在开发者生态建设方面存在明显短板。截至2023年底,移动云开发者社区注册量仅为32万,和阿里云相差较远。在关键工具链方面,其缺少类似阿里云函数计算、华为云ModelArts的明星级PaaS产品,导致开发者迁移成本居高不下。这种生态基础的薄弱性直接影响了移动云的企业服务能力,使其在企业级应用市场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除此之外,移动云还面临着市场认知与品牌定位困境。在消费者心智中,“中国移动”四个字始终与通信服务深度绑定。当这个品牌延伸至云计算领域时,企业客户往往不会将其视为非专业的云服务商。这种认知惯性导致移动云在竞标金融、互联网等高端客户时频频碰壁。因此,移动云还需要时间提升其在中小企业市场上的品牌认知度。
硝烟四起,突围不易
在全球云计算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国内市场,互联网巨头与ICT老牌厂商构筑起铜墙铁壁;国际市场,国际云服务商的护城河越挖越深。这场突围战役中,移动云既要突破技术壁垒,又要应对生态围城,每一步都充满荆棘。
在国内市场,除了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之外,移动云还要同其他运营商云展开竞争。具体来看,国内云计算市场已形成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三足鼎立的格局,三家合计占据超60%市场份额。其中,阿里云以电商生态为依托,构建了完整的行业解决方案体系;腾讯云在音视频、游戏领域构筑护城河;华为云凭借政企市场积累形成差异化优势。与此同时,中国电信旗下的天翼云,以及联通云,也依靠运营商的基础设施优势和政企客户资源,在政务云、行业云等领域积极拓展,与移动云形成直接竞争。
在国际市场,除了市场竞争层面之外,移动云还面临合规挑战。伴随着国内市场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云服务厂商都将目光放到了海外市场,移动云也不例外。只是,挑战依旧严峻。亚马逊的AWS、微软的Azure和谷歌的Google Cloud共同占据了全球约66%的市场份额,实力不容小觑。再加上不同国家和地区法规存在差异,如何构建符合国际标准的合规体系,将成为移动云全球化进程的关键考验。
移动云的成长轨迹,可以说是国企数字化转型的缩影。它既受益于“国家队”的资源协同,又受限于体制惯性;既抓住新基建风口实现规模跃升,又面临技术深水区的创新压力。在云计算竞争进入“拼内功”的下半场,移动云需要更彻底的市场化改革、更开放的技术生态,以及超越价格战的真正价值创造。
相关文章
- 2025-04-20 09:16:00 阿里云们该紧张了?移动云逆袭背后的底牌与暗伤
- 2025-04-18 19:47:00 力挺外贸企业拓内销,这些平台出手了
- 2025-04-18 16:15:00 小火锅开辟餐饮市场新路径
- 2025-04-18 14:44:00 美法官裁定:谷歌非法垄断数字广告市场
- 2025-04-18 06:50:00 美股收盘:市场观望情绪升温,联合健康大跌拖累道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