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首页 >  实时讯息 > 

现场快评:下沉资源,医共体建设让患者有“医”靠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7 09:14:00    

在漳州市第二中医院城市医疗集团采访时,总院(漳州市第二中医院)院长许伟明接到了好几个从分院打来的求助电话。从设备故障、人手不足等问题,到医院管理、病房布置等细节,分院常向总院寻求专业指导意见。“群众就医,最怕医院‘治不了’;我们当医生的,最不想对患者说的也是‘治不了’。”基于这种同理心,许伟明对基层分院的求助分外上心,会立刻征集院内相关科室意见建议,派出总院帮扶团队风风火火地赶下去。

基层百姓有大量的就医需求。如果基层医疗机构治病救人的能力、条件跟不上,就会让一部分群众失去离自己最近的“医靠”,也会导致基层分院就诊量持续走低、住院率萎缩,陷入基层医疗“空心化”困局,区域内医疗服务的口碑也将大打折扣。对此,漳州市成立两大城市医疗集团,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通过总院对基层分院的帮扶,解决基层医疗机构发展痛点,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流动。

建设紧密型医共体的过程中,大院有大院的定位,基层有基层的角色,患者有患者的需求。

总院帮扶分院,目的不是替基层分院干活,而是帮他们长出干活的能耐。一方面,要开展技术平移、资源传输。例如,漳州市第二中医院城市医疗集团总院提出在东园分院建设120急救点,投入资金升级急诊室并添置急救设备,由总院向分院配备120急救车2部,急救人员2组。该急诊点开设100多天便接诊急诊患者100多人,急救成功包括转诊处理危急重病患者5人。另一方面,要推动优质医疗人力资源柔性下沉。当前,漳州市两大城市医疗集团中,总院向基层院输送人才资源,一靠情感维系,总院许多医生本着学成归来义务服务父老乡亲的心态,自觉自愿下沉到家乡基层常态化开展“传帮带”;二靠建立人员统筹使用机制,通过要建立好梯队储备人才队伍,探索人员交流、任职、挂职制度以及职称职数统筹使用等办法,让人才下沉不止于“打卡”。

群众是否愿意从“向上求医”转向“在家门口求解”,是检验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漳州市第二医院心内科主任纪文洋长期挂钩帮扶龙海区白水镇分院,镇里数十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基本留在分院诊疗、取药及跟踪管理,“有问题第一时间想到联系纪医生”。形成这样的局面,既靠当地形成了“急病能抢跑、慢病不断档”的医疗生态闭环,也靠医生和患者之间的信任累积。

国家卫健委启动的“千县工程”明确提出,到2025年至少1000家县医院达到三级医院水平。这项宏大工程的落地成效,就体现在乡镇卫生院的急诊室里、在村医随访的血压计上。基层医疗的提升,不在楼宇之高、设备之贵,而在服务之准、响应之快。把资源沉下去,让机制建起来,才能让群众愿意把生命健康托付给基层医疗机构。

来源:福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