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首页 >  实时讯息 > 

多因素影响 猪肉鸡肉价格持续下行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2 11:01:00    

  受供需关系、产能调整等影响,国内肉类市场近期呈现供需两弱态势。5月21日,山西晚报·山河+记者走访市场了解到,猪肉价格延续震荡下行,养殖端挺价乏力;鸡肉市场则因需求释放不足延续疲软,行业整体承压明显,当前,肉类市场库存高企,与消费复苏缓慢形成拉锯。
  猪肉价格触底
  5月21日一早,在太原市迎泽区一家菜市场内,猪肉摊位前的价格进行一轮新的更换,“特价猪肉:前腿、后腿10.8元/斤”。摊主为了招揽来往顾客,喊道:“新鲜的特价五花肉12.8元/斤,限量供应。”随后,几位消费者围拢过来。摊主告诉山西晚报·山河+记者,“近两个月,猪肉价格一直不高,纯红肉卖13.8元/斤,精选五花肉稍微贵一点,14.8元/斤,里脊肉16.8元/斤,这个价格很划算了。”搜猪网行情监测显示,生猪市场持续延续震荡偏弱态势,南北地区屠宰企业报价继续呈现跌多涨少局面,并且多数省份整体涨跌幅度较前两日有所扩大。
  据卓创资讯统计,截至2025年5月15日,国产冻品二号肉成交均价为22.06元/公斤,较年初下跌1.89%;国产冻品四号肉成交均价为22.56元/公斤,较年初下跌2.38%;国产鲜品二号肉成交均价为22.71元/公斤,较年初下跌4.49%;国产鲜品四号肉成交均价为22.88元/公斤,较年初下跌5.64%。
  猪肉价格疲软,主要与中大猪源的释放以及标猪出栏节奏加快有关系。目前,供应端整体出栏节奏较前期加快,中大猪和标猪出栏量增加。不过,目前距离端午假期还剩不到10天时间,接下来下游端午备货需求即将陆续开启,生猪价格来自消费端支撑或有增强。但增强幅度不会很大,三天短假无法让消费市场掀起过度热情。
  从需求方面分析,卓创资讯统计的数据显示,4月份终端需求提升,月内鲜销量平均为14.80万头,环比增加6.21%;部分屠宰企业承接国储订单,冻品库容率上升,4月平均为18.79%,环比上升0.35个百分点,二者共同支撑4月份生猪屠宰量增加4.88个百分点。
  随后,山西晚报·山河+记者了解到,近日中央连续启动冻猪肉轮换收储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加快前期压栏及二育大猪的消化,缓解阶段性供应压力,对市场或有一定托底作用。
  卓创资讯分析人士预测,短时受多空因素交织影响,生猪价格上涨缺乏实质性利好提振,但也缺乏继续明显走低的基础,供需博弈之下,生猪市场行情大体或呈震荡偏弱运行为主。
  未来6个月,生猪需求或大致按照季节性走势运行。其中,5-7月份,气温逐渐升高,院校放暑假,屠宰企业订单或减量,屠宰量或减少;8-10月份,院校开学,天气逐渐转凉,需求或提升,屠宰量或有上升空间。从冻品情况看,据卓创资讯调研,未来6个月,屠宰企业或无较高的入库积极性,冻品库容率或保持微降态势,不乏屠宰企业被动入库可能,但对屠宰量影响或较小。综合来看,未来6个月屠宰量或先减少再增加。
  鸡肉价跌势难休
  山西晚报·山河+记者在太原小店区一家大型超市看到,肉鸡产品很齐全,超市销售人员介绍,肉鸡产品的价格处于缓慢下降之中。据中国肉业网数据显示,白条鸡肉批发全国平均价格为8.64元/斤。从今年1月以来,价格持续下行,从12元/斤下跌至5月19日的8.64元/斤。太原市价格监测认定中心数据显示,5月21日,白条鸡平均价格为14.73元/斤,其中超市平均价格为16.95元/斤,集贸市场价格为12.5元/斤。
  山西晚报·山河+记者在走访市场时获悉,山东省作为我国重要的肉鸡养殖主产区,其价格变动对行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数据显示,主产区山东白羽肉毛鸡均价为7.71元/公斤,较上周五下跌0.01元/公斤;辽宁均价7.66元/公斤,环比下跌0.01元/公斤;主销区江苏均价8.55元/公斤,较上周五下跌0.02元/公斤。
  市场供需格局方面,需求端表现偏弱,受冻品订单量不足、冷藏企业库存高企以及屠宰企业当期宰杀利润承压等因素影响,屠宰企业持续采取控量限杀策略,导致毛鸡价格不断回调。
  卓创资讯白羽肉鸡分析师孙亚男告诉山西晚报·山河+记者,今年前4个月,白羽肉鸡价格为3.48元/斤,同比下降9.14%。市场饱和、渠道备货意愿不足等因素叠加,导致屠宰企业冻品库存及下游食品加工企业库存处于高位水平。今年,养殖上游的鸡苗质量参差不齐、特殊天气下昼夜温差大、疫病情况较为严重,养殖难度明显高于去年同期,对于市场散户的养殖群体冲击较大。从今年产业发展的状况来看,行业有多处短板亟须补齐。
  本地养殖应有序发展
  业内人士表示,从市场格局来看,我省猪肉市场呈现出多元化、竞争激烈的态势。一方面,有众多大型养殖企业和屠宰企业,如大象农牧、晋润生猪、凯永生猪等,企业在养殖、屠宰、加工等环节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另一方面,还有大量的中小养殖户,这部分群体在满足本地市场需求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省农业厅公开资料显示,目前,我省生猪产业面临着一些问题,如产能空间布局需进一步优化,长期存在着销区产能多、产区产能少,落后产能多、先进产能少,设计产能多、利用产能少等情况,生猪屠宰产能利用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此外,我省全产业链经营发展比例偏低,屠宰与养殖、加工、销售衔接不紧密,仅有少数企业为养殖、屠宰、销售一体化企业,易受上下游产业波动影响,市场竞争力不强,抗风险能力差。对此,今年我省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生猪产业向深加工方向发展。例如,对开展肉猪养殖保险的县进行奖补,持续做好肉猪产业纾困;开展肉牛奶牛贷款贴息和优质肉牛、高产奶牛冻精补贴等,虽然这些政策并非专门针对猪肉深加工,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养殖企业的负担,促进了产业发展。
  从肉鸡养殖行业来看,分析师孙亚男建议,本土企业应该强化精细化管理,养殖水平的提高能有效确保养殖利润的提升。此外,也要关注鸡苗、环境控制等因素对成本的影响。从屠宰环节来看,应加强产业链合作与整合,纵向一体化发展。通过向前延伸产业链,涉足肉鸡养殖环节,建立自有养殖场或与养殖户签订长期合作协议,稳定肉鸡供应渠道和质量,降低采购成本和供应风险。向后拓展产业链,发展鸡肉深加工和销售业务,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山西晚报·山河+记者 张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