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首页 >  实时讯息 > 

女儿春游带了22元,被3个同学借走,一周都没还!杭州妈妈纠结:要去讨还吗?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4 17:22:00    

升学宝

孩子参加学校春游,作为家长你会给他准备零花钱吗?

杭州妈妈陆女士因为这事陷入了纠结:让女儿带22元钱,结果女儿全都借给了同学,一周时间过去了,没有一位同学记得还钱。

虽然钱不多,但陆女士觉得,背后涉及到很多问题,比如该如何教育孩子正确的金钱观?同学不还钱要不要跟对方父母说?

采访中,鹿姐姐发现,原来很多家长都遇到过这样的事,同学之间互相借钱,在小学生群体中还挺常见。

图片来源于CFP

春游带去22元零花钱

被3个同学借走了

陆女士的女儿上三年级,上一周学校组织春游。考虑到天气比较热,她特地整理出22元零花钱,让女儿带着花。

女儿还没回家,就用电话手表给妈妈打来了电话,说是好多同学问她借钱。

“当时接到女儿的电话,我就告诉她,如果把钱借给同学,那自己想买什么东西,可能就没有钱了。”陆女士说,女儿心情挺好的,还说自己没有看中什么东西,就很大方地把钱借给了同学。

因为平时都是手机支付比较多,女儿不太接触现金,对金钱也没有什么概念。挂掉女儿电话后,陆女士还和同事吐槽,觉得女儿太憨了,怎么自己不买点吃的,反而把钱借给同学?万一对方不还怎么办?

等女儿春游回家后,陆女士发现,22元零花钱被借给了至少3位同学,最多的借走了10元。女儿还很高兴地告诉她,同学答应第二天就还钱,而且会归还两倍。

“小朋友大概率过了一晚就不记得这事了。钱的数额不多,没了就没了,但同学不还钱,女儿可能会伤心。”陆女士的担心不无道理,第二天女儿放学回家闷闷不乐的,问她同学还钱了吗?她摇摇头。

陆女士还给女儿建议,让她第二天去催一下。女儿沉默不语。结果一周时间过去了,借出去的钱还是没有回来。

这事陆女士越想越不对。“跟对方家长说吧,感觉很小题大做;就这么算了吧,又觉得女儿下次可能还是会不长记性。”抛开钱本身,背后其实还涉及契约精神、与同学的相处、金钱观的培养等等。

【插播一条】

新初一新教材,该怎么学?

小升初家长点击“预约”

▽定时收看直播▽

同学之间相互借钱

这事其实挺常见

聊起同学之间相互借钱的事,很多妈妈都有话要说。

有家长说,儿子春游带了100元现金,想让他买点饮料、零食和喜欢的玩具,结果被同学借走了,少的2元,最多的45元。后来儿子找他们去要钱,分别都以不同理由说忘了,甚至有的说自己不记得借钱的事了。这件事明显让儿子不开心,感觉是同学间的信任被打破了。

还有家长说,孩子一年级去春游时带了50元,有两个小朋友分别借了5元,还有一个小朋友卖她一个果冻20元。借走的钱没还,明显高于市场价的东西也会买,家长有点焦虑,不知道该如何通过这事来教育孩子。

除了春秋游外,学校有时候会举办一些售卖活动,也会涉及到借钱行为。

有家长说,学校举办义卖活动,女儿带去100元钱,一样东西都没有买。问她原因,才发现钱被6个同学借走了,等她自己看到喜欢的东西时,已经没有钱支付了。

孩子之间,还会涉及到一些以物换物的场景。

家长张女士说,女儿一个学期下来,总会拿回来很多尺子、铅笔、橡皮等文具,有的还是崭新的,一问都是同学送的礼物。“虽然价值不高,但不知道有没有经过对方家长同意。”张女士会告诉女儿不要随便要别人的东西,有时候也会准备一点小礼物让女儿回礼,“又会觉得太小题大做,影响了小朋友之间的友谊。”

但更让张女士头疼的,是孩子不知道物品价值几何。“爷爷送给她一只镇纸铜小鹿,是家族从民国时期流传下来的,应该值点钱。有一次她差点送给了其他小朋友,被我发现及时阻止。如果送出去再去要回来,更尴尬。”

图片来源于CFP

成人社会的微型模拟

懂规则也要教方法

采访中,不少小学班主任都表示,平时不允许同学带钱到学校,但春游、秋游时,会有一些借钱情况的发生。

“首先我们会建议孩子携带适量金额,满足必备开支即可。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也要认识到这是儿童社会化交往的自然组成部分。”丁璐滨是杭州市春晖小学教育集团副校长,曾在长三角班主任基本功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在她看来,孩子间借钱的行为蕴含着金钱观、物权意识与理财能力的培育契机。

爸爸妈妈可以借此机会教给孩子金钱借用的基本规则:比如设定合理的借款限额,约定归还时间等,这是培养孩子的物权观念和理财意识,让他们懂得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爸爸妈妈也可以引导孩子,教会他们一些要回钱款的方法。

相互借钱的一般都是好朋友或同学,可以用不伤害友谊的方式去催款。“比如跟对方说,我想去小卖部买支自动铅笔,你之前借的10元钱方便这两天能还我吗?谢谢啦。说法上可以婉转有‘甜味’,让对方更能接受。”丁校长说,要钱的过程,也是提升孩子的沟通协商能力,学会表达诉求的一次契机。

当然,万一遇到部分同学拒绝归还或者抵赖,比如找信任的同学进行协调,请老师帮忙等,这正是锻炼孩子解决问题能力的机会。

丁校长还建议家长,在日常家庭教育中,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孩子理解金钱的价值:尝试把孩子在意的物品和金钱进行等价交换,让他们直观感受价值;让孩子开展“一日家庭财务管家”角色,学习理性分配资金;记录账本管理自己零用钱开支,培养主动理财意识;或者通过家务劳动获得合理报酬,感受金钱的来之不易等。

小学生之间借钱行为

也是一次成人社会的微型模拟

看似微小的借款互动

是他们构建社会认知的一块重要积木

将成为其社会化成长的重要基石

对此,你怎么看?

潮新闻记者 朱丽珍

编辑:戴欣怡

监制:沈蒙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