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博兴县:构建“文化馆+文化书院”模式 供给沉浸式文化体验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9 14:43:00近日,一群研学的中学生在非遗讲解老师的带领下走入滨州博兴非遗展馆。学生小宇好奇地四处张望,忍不住问道:“老师,这里看起来好新奇啊!”非遗讲解老师笑了笑说:“同学们,发现这些物件的特别之处了吗?这里陈列了千余件非遗物品,而且每件背后可都有一个鲜活而有趣的故事呢。”

在非遗讲解老师绘声绘色的讲述中,研学团队开启了一场奇妙的时空之旅。指尖掠过纹样精巧的虎头鞋,那凝结着祝福与智慧的针脚竟暗藏玄机——黄布作皮、彩线为须,虎头三横一竖的“王”字里,藏着祈福纳祥的千年密码。学生们时而瞪大双眼惊叹连连,时而频频点头——“这虎头鞋我奶奶也做过!”这样的互动瞬间拉近了古老技艺与年轻学子的距离。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里,古老的手艺在青春的目光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近年来,博兴县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以建设文化强县为抓手,扎实推进沉浸式公共文化空间建设,不断提升沉浸式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博兴县文化馆作为“沉浸城市故事会”国家级试点、全国先行建设推广单位,通过构建“文化馆+文化书院”模式,成为供给沉浸式文化体验的源头活水,已然成为备受瞩目的文化新地标。

加强队伍建设,聚合文化书院师资。集聚部门、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多元力量,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文化志愿者、退休老教师等多方群体,组建沉浸式公共文化空间服务队伍。搭建馆校合作平台,以打造“人民的终身美育学校”为目标,将生活体验、娱乐体验、人文体验有机融合,激发沉浸式服务新影响力。截至目前,共接待上万名青年学生开展非遗研学,并与齐鲁工业大学、山东青年政治学院、青岛农业大学等 10 余所院校签署产学研合作协议。
聚焦特色赋能,激发文化传承活力。充分利用文化馆场馆优势,深挖非遗资源,重塑“博兴非遗展馆”,展陈草柳编、布老虎、青州府花边、手工地毯、蓝印花布等极具博兴地域特色的非遗产品1000余件。通过非遗产品展陈布局、人文历史图文展示以及绘声绘色讲解,并融合参与性、互动性、研学性等多元属性,让参观者变参与者,享受沉浸式“心流”体验。

拓展服务领域,点燃文化惠民引擎。积极探索“沉浸式+教育”“沉浸式+旅游”“沉浸式+乡村振兴”等新业态,组织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专家学者走进课堂,与大家建立供需对接桥梁,累计创建沉浸非遗科普课堂200余次,被评选为山东省非遗进校园优秀实践典型案例、滨州市十佳“非遗进校园”亮点工作,线上举办“我们的节日”“文化慕课”系列云课堂50多期,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发布作品200余篇,阅读量超20万,多样的文化大餐极大丰富了群众的精神世界。
(大众新闻记者 程芃芃 通讯员 赵兵 张欣欣)
相关文章
- 2025-04-13 14:16:00 性教育不能只靠“孤勇者”
- 2025-04-13 11:24:00 第十五届澳门青少年外交知识竞赛获奖学生参访团访问印尼阿拉扎大学孔子学院
- 2025-04-13 10:44:00 惠州两作品入选省“五个一工程”
- 2025-04-12 21:14:00 走状元门、吃状元宴!300 余伦氏后人齐聚苏滘村祭祀状元伦文叙
- 2025-04-12 10:13:00 果然视频丨威海仙姑顶山会:千年仙山焕新彩,民俗盛宴迎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