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首页 >  实时讯息 > 

从业绩到规模,中欧基金旗下可转债基金表现不俗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7 16:48:00    

今年以来,可转债市场整体表现较好,行情呈现一路震荡上升趋势。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15日收盘,中证转债指数今年以来涨幅为1.31%,优于同期中证信用指数、中证全债指数的0.4%、0.29%。

对于今年以来可转债市场走强,平安证券研报指出,2025年一季度可转债表现好于预期,一方面是权益市场因Deepseek大模型技术突破后带动科技板块、小盘风格快速上涨,相关可转债获益,并体现出良好的弹性;另一方面是上市公司在可转债存续期间主动向下调整转股价格的行为也有所贡献。

就可转债市场供需现状,中欧可转债的基金经理李波表示,可转债的供需矛盾从2024年四季度以来已经显现,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无风险利率处于低位,投资纯债获取收益难度较大,可转债关注度上升;第二,机构风险偏好回升较慢,含权仓位偏低,可转债整体欠配;第三,可转债估值处于合理中枢之下,与股市的活跃度有所错配;第四,可转债供给缩量至少是一两年的趋势,2025年可能会面临需求弹性向上、供给弹性向下的格局,这意味着估值中枢会进一步抬升。

中欧可转债基金多阶段业绩出色

今年以来,受权益市场表现影响,可转债市场较为火热。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15日,中证转债指数今年以来收益率为1.31%。如果从2024年9月18日低点计算,中证转债指数到2025年4月15日已上涨15.18%。

在可转债市场行情、债券供需关系等影响下,可转债展现出稀缺性,并引得资金关注。根据Wind数据,截至4月15日,全市场492只可转债中,今年以来债券价格上涨的产品有287只,占比为58.33%。

在此背景之下,公募行业中的可转债基金业绩表现亦可圈可点。

投资时间网、标点财经研究员梳理发现,中欧可转债A最近一年成绩亮眼。基金一季报显示,截至2025年3月31日,该基金最近一年收益率为16.72%,跑赢业绩比较基准7.9个百分点,在同类38只基金中位列第一(排名来源:银河证券)。最近半年业绩同样出色,净值增长13.15%,跑赢业绩比较基准7.07个百分点。

中欧可转债A业绩表现

数据来源:中欧可转债一季报,过去一年为2024.4.1-2025.3.31,过去6个月为2024.10.1-2025.3.31

值得一提的是,在优秀业绩的加持下,中欧可转债基金管理规模大幅增长。根据基金一季报,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该基金管理规模为49.65亿元,较2024年四季度末的29.59亿元增长20.06亿元,环比增幅为67.79%。

事实上,中欧可转债基金卓越的业绩并非妙手偶得,而是多年投研经验积累的结果。据了解,该基金根据蒙特卡洛路径模拟对可转债进行定价,通过对可转债生命周期内可能触发的博弈节点进行探索,来计算不同情景下的现金流现值,进而从可转债风险收益的“非对称性”中挖掘超额收益来源。

对于风险控制,中欧可转债的基金经理李波表示,该策略采用“黑名单机制”事前剔除尾部风险债券的同时,通过分散持仓降低组合波动,从而力争实现净值回撤控制。

多重积极因素共振市场

随着权益市场和可转债市场行情演绎到当下阶段,可转债市场近期也有所回调,接下来走势如何?哪些板块的可转债可投资?

“可转债市场正迎来多重积极因素的共振。”对此,李波主要从市场驱动逻辑和供需两方面进行解释。

市场驱动逻辑方面,整体来看,2025年的权益市场风格对可转债较为有利。由人工智能引发的科技板块结构性行情,叠加纯债资产收益率走低,使得部分“固收+”资金加速向可转债市场迁移。

供需层面而言,据李波分析,2025年退出市场的存量可转债或将有超千亿规模,而新增可转债供给减少,因此产生供给短缺。此外,今年以来权益市场情绪逐步回暖,但机构的风险偏好提升较为缓慢,目前对可转债整体比较欠配。“供需格局的改善,或将推动可转债估值中枢进入上行通道。”

伴随可转债市场持续回暖,公募基金管理机构、私募基金公司等机构纷纷将目光投向其中。在李波看来,目前可转债市场规模仅数千亿元,若固收资金大举进场,估值或快速抬升。但这类资金风险偏好较低,流入将是渐进的过程,中期可转债市场仍具配置价值。

谈及今年可转债的投资操作,李波称,2025年的可转债市场需要投资者具有较高的波动容忍度及风险偏好。他进一步解释,今年可转债市场分层效应将更加明显,传统低价稳健型品种可能持续跑输,具备较大弹性的标的将主导并创造超额收益。

对于后续可转债投资机会,“今年股票风格或偏向中小盘,与我们聚集的可转债底层资产高度契合。人工智能、机器人、半导体设备等泛科技产业趋势明确,这些标的波动率高,可转债期权价值有望持续兑现。”李波还表示,周期板块或成为下半年主线,若经济边际回暖叠加供给侧政策发力,部分处于估值低位的周期类品种可能迎来戴维斯双击机会。

此外,浙商证券研报建议投资者关注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AI大模型相关标的,同时关注转债个券的潜在下修机会,具体关注光伏等产业链标的下修博弈机会。

平安证券研报中亦表示,科技主线趋势清晰,但节奏上今年二季度可能会有阶段性盘整压力。具体来看,TMT可转债、新型周期可转债在成长股行情中弹性最大,且可选择标的较为丰富、债底保护较强,建议跟随调整配置,若调整超预期,可采用高价+低价的策略实现攻守兼顾。此外,底仓品种规模压缩后,资金配置对未退市底仓个券(稳定板块+AAA评级)价格有一定支撑,但最终能否获得超额收益则依赖于正股表现。

内容来源:投资时间网、标点财经

研究员 齐文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