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首页 >  实时讯息 > 

宝鸡高新区:“中国钛谷”核心承载区释放强劲发展动能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2 22:15:00    

阳光讯(记者 张伟)4月22日,在2025钛锆铪钒分会年会暨产业发展研讨大会上,宝鸡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李峰科向国内外钛领域专家、行业翘楚全面推介宝鸡高新区,从产业、创新、开放、发展、服务五大维度展现“中国钛谷”核心区的投资魅力。作为国内钛产业最权威盛会的重要环节,此次推介为即将开幕的第六届钛博会预热,也为全球投资者打开了一扇对话“中国钛谷”的窗口。

产业维度:三大集群筑根基 链通全球聚势能

宝鸡高新区形成钛及钛合金、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三大优势产业集群”,被誉为“中国钛谷、丝路车城、装备名城”。

钛产业全球领航:以宝钛集团为龙头,聚集 620 家钛企业,年产值达 520 亿元,年产量 6.5 万吨,产业规模稳居世界第一,构建起从海绵钛、钛加工到终端应用的完整产业链。

汽车产业辐射西北:吉利、银河消防等 4 家整车企业与 121 家零部件企业协同配套,本地配套率超40%,形成“陕西配套、西北辐射”的汽车产业生态。

高端装备享誉全球:机床工具、航天制导、高铁装备等 60 余种产品销量居全国或世界前列,成为“国之重器”关键部件的重要产地。

“1.9 万户企业协同创新,完善的本地配套体系助您降本增效,抢占全球市场先机。” 李峰科表示,三大产业集群正成为投资者布局高端制造的战略要地。

创新维度:18 个“国字号”平台赋能 科研成果接轨 “国之重器”

作为西部地区首个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宝鸡高新区以深厚的科研底蕴赋能产业升级:

平台支撑强劲:拥有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 18 个国家级研发平台、23 个院士博士后工作站,汇聚 10 万余名技术人才,形成 “产学研用” 一体化创新生态。

成果转化高效:陕西钛谷集团、西北有色金属宝鸡创新研究院等机构打通 “研发 — 转化 — 应用” 链条,推动钛材料技术突破,助力 “神舟”“嫦娥”“奋斗者” 号等大国重器铭刻 “宝鸡高新” 印记。

政策精准滴灌:每年投入至少 5000 万元区级专项奖励资金,支持技改创新等十大领域,为企业突破技术壁垒提供 “硬核” 保障。

开放维度:内外双循环枢纽 链接全球市场

宝鸡高新区地处 “一带一路” 重要节点,构建起 “东联西进、南北贯通” 的开放格局:

国际通道畅通:依托西北唯一地级市保税区 —— 宝鸡综合保税区,中欧、东南亚班列常态化运行,推动钛材、高端装备等 “宝鸡制造” 远销全球。

国内协同便捷:陇海、宝成铁路与连霍、银昆高速交织成网,作为陕西自贸试验区协同创新区,实现与省内 7 家国家高新区、11 家开发区 160 余项政务服务 “跨区通办”,促进产业协同发展。

发展维度:35 平方公里科技新城崛起,产城融合新标杆

随着科技新城、高铁新城、综合保税区 “东扩北联”,宝鸡高新区释放 35 平方公里发展新空间:

配套设施完善:伐鱼河文化公园、宝鸡创新港等生态科创载体加速建设,宝鸡人民医院高新院区、宝鸡中学科技新城校区等民生工程同步推进,人才公寓、商业综合体等配套齐全。

专业园区待启:钛及新材料产业园、陆港汽车配套产业园等一批 “可租可售” 专业化园区虚位以待,聚焦 “产城人” 深度融合,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产业新城。

服务维度:“保姆式” 服务体系 护航企业长远发展

宝鸡高新区以 “再难不能难企业” 为理念,构建全周期服务生态:

审批效率领先:推行 “容缺审批”“拿地即开工”“标准地” 改革,实现项目落地 “加速度”。

要素保障到位:领导包抓、帮办代办等机制快速响应企业诉求,中省市专项扶持资金与区级奖励资金形成政策 “组合拳”;联合宝鸡文理学院、钛产业学院等 18 所院校,定向输送技能人才,解决 “引才留才” 后顾之忧。

“青铜器铭刻千年文明,钛谷正书写新的辉煌。” 李峰科在推介中强调,宝鸡高新区将以开放姿态、创新活力、高效服务,成为投资者的 “最佳合伙人”。